民间偏方
接口调用 意见/报错
登录 / 注册

治疗淋病

发布时间:2012-02-13
淋病
淋病是由于感染淋球菌而引起的性接触传染病。这种细菌最常使男性的尿道及女性的子宫颈受到感染。
病因:
淋病是目前性传播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。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性交的方式。成人中的淋病,99%以上是由于不洁性交传染的。在与患淋病的病人或淋球菌的携带者性交后,一般约2-10天就会出现淋病的症状,淋病的一般潜伏期是3-5天。
间接接触也可能感染淋病,一般是通过污染的衣裤、床上用品、毛巾、浴盆、马桶等间接传染。怀孕的妇女,也可在胎内或分娩时感染胎儿,另外,胎儿通过产道时,接触被淋菌污染的分泌物或羊水而受感染的,多引起淋菌性眼炎。幼女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,是患淋病的父母或保姆,幼女与他们共用被污染的被褥及浴具而引起感染。集体生活的儿童多因公共浴池、便盆、被单等感染淋病。
淋球菌离开人体后,很容易死亡,用加热、干燥等方法或用一般的消毒剂,都能很快杀死淋球菌,因此日常生活接触中的传染是很少见的,在游泳场、公共浴室淋浴,一般是不会被传染上淋病的。
临床症状:
男性感染淋球菌后,经过潜伏期,开始的症状是自觉阴茎不适,如尿道瘙痒感或烧灼感,尿道口红肿,还有尿道刺激症状,如尿频、尿急、尿痛;尿道口流出稀薄或粘稠的分泌物。约经过1天后,上述症状加重,排尿时刺痛,以至病人不敢排尿,大量的黄白色粘稠脓液自尿道口流出,淋漓不止。有的患者流出黄绿色的脓,甚至脓中带血,个别人会出现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肿痛、发热等全身症状。
大多数妇女感染淋病后无任何症状,所以经常不引起本人重视。患淋病的女性,有的人无合并症,有的人有合并症。
无合并症的淋病女性病人,在性接触三五天后发病,病人出现轻微的尿急、尿频、尿痛、尿道口红肿,有的人会有脓性分泌物,随后出现大量脓性白带,有的人会出现阴道内较明显的烧灼痛或痒感。医生在检查的时候,可以发现病人的外阴、阴道口及尿道口充血、红肿。用手指压迫尿道时,有些病人有脓液从尿道口溢出,有的还有黄绿色的脓性分泌物从宫颈中流出。如果感染了前庭大腺,腺体开口处红肿、剧痛,甚至形成脓肿。
有合并症的淋病女性病人,多数是在月经期或经后1周内发病。起病急,病人出现寒战、发热、白带增多及下腹痛,后期有里急后重及腹泻。这些合并症有输卵管炎、盆腔炎、输卵管卵巢脓肿,如果脓肿破裂,可以引起盆腔脓肿或弥漫性腹膜炎。
患了淋病后,如果在急性期没有彻底治疗,或根本就没有治疗,就会转为慢性淋病。有慢性淋病的人,自述下腹坠胀、腰痛、白带增多等。
幼女淋病的症状,多见的有外阴炎或阴道炎,患儿的外阴及尿道口潮红、肿胀,伴有疼痛、瘙痒或尿痛。婴幼儿则在排尿时哭闹,阴道排脓。
患有淋菌性眼炎的新生儿,在生后两三天内,双眼睑红肿,有多量脓性分泌物。如未及时治疗,病情发展迅速,会引起角膜炎,角膜溃疡、坏死、穿孔,导致失明。 更多:https://www.bmcx.com/
医生检查时,主要依靠化验检查。通常的作法是取病人的分泌物涂片、染色、镜检。如果发现淋球菌,就可以怀疑病人患有淋病。但这种方法不太准确,一般用于男性患者。对于女性病人,最好的办法是用淋球菌培养的方法确定诊断。
中医病因病机:
祖国医学认为,淋病分为五淋,即血淋、石淋、气淋、膏淋、劳淋。劳淋多在色。下元虚亏,清浊不分,肾气不行,郁结为淋。中医辩证施治:治以清热利尿,除湿化淋为主。
治疗:
淋病的治疗原则是及早发现、正规用药、彻底治疗。常用的药物有"淋必治"(壮观霉素)、美满霉素、阿奇霉素、氟嗪酸等,配合洁尔阴洗液使用恩威集团生产的冲洗器,配制10%的洁尔阴20ml冲洗阴道,最好能使药液在阴道内滞留30分钟,然后戴上消毒指套,将洁尔阴泡腾片1片放入阴道深部子宫后穹处,每晚1次,然后使用洁尔阴女士巾,以防污染衣被。7天为一个疗程,一般治疗3-5天后,尿道流脓、尿痛、脓性白带等症状逐渐减少至消失。
治疗新生儿淋菌性眼炎,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后,用0.5%红霉素眼膏或1%硝酸银滴眼,同时用青霉素注射治疗。患有淋病的病人,配偶要共同治疗。
有些淋病患者经治疗后,症状有所缓解,但仍有少量分泌物,常见的原因之一是合并了"衣原体"感染。在淋病得到治疗后,衣原体感染的症状即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症状出现,使患者觉得自己的淋病并没有完全治好,因此应同时治疗方可奏效。
内服乾坤宁4片每天3次。
预防:
1.洁身自好,杜绝不洁性接触。
2.夫妻一方患有淋病,另一方也要同时检查治疗,并与家人分床、分被褥,不要再同房。
3.患者的衣物,尤其是内裤要用开水烫洗,或用15-30%的洁尔阴洗液浸泡后再洗;被褥可在日光下曝晒2小时。
4.卫生间、浴室要用消毒液重点消毒;患者的洗漱用具要个人专用;患者便后要用流动水、肥皂、15-30%洁尔阴洗液泡手清洗,然后再做其他事情。
5.接触患者的东西或接触患者经常使用的床、门、桌椅后,用15-30%的洁尔阴洗液洗手。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诚华便民查询

1、长按上方二维码,保存至手机相册;
2、进微信扫一扫,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。
联系我们
接口调用 | 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 2004-2024 便民查询网 All Rights Reserved
闽ICP备2020022420号-1 闽B2-20210351
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3号